更新時間:2016-06-03,發布者:淏園網,瀏覽人數:
6月2日,重慶市環保局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2015年全市環境狀況公報和2016年環保重點工作進展。
2015年,全市環境保護工作堅持全面融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貫徹五大發展理念,嚴守“五個決不能”底線要求,實施五大功能區發展戰略,深入推進“藍天、碧水、寧靜、綠地、田園”五大環保行動,全市生態文明水平進一步提升,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取得新進展,生態環保法治水平逐步提高,推動綠色發展取得新成效,三級環境監管網絡基本形成,生態環保工作合力不斷增強,全市環境質量持續改善,三峽庫區環境安全得到保障。 水環境狀況。2015年,長江干流重慶段總體水質為優。15個監測斷面中,Ⅲ類水質的斷面比例為100%。長江支流總體水質為良好,79條河流146個監測斷面中,Ⅰ至Ⅲ類、Ⅳ類、Ⅴ類和劣Ⅴ類水質的斷面比例分別為81.5%、10.3%、4.1%和4.1%;水質滿足水域功能要求的斷面占88.4%。全市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良好。61個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100%。 大氣環境狀況。2015年,主城區空氣質量新標準評價,空氣質量達標天數為292天,超標天數為73天。主城區環境空氣中,SO2、CO、O3濃度均達到國家環境空氣質量二級標準,PM10、PM2.5和NO2濃度分別超標0.24倍、0.63倍和0.12倍。其他區縣(自治縣、經開區)仍按空氣質量老標準評價,31個區縣(自治縣、經開區)中PM10、SO2、NO2年均濃度均達標。 聲環境狀況。2015年,全市區域環境噪聲平均等效聲級為53.6分貝,道路交通噪聲平均等效聲級為66.4分貝。主城區區域環境噪聲平均等效聲級為53.6分貝,道路交通噪聲平均等效聲級為67.3分貝。其他區縣(自治縣、經開區)城區區域環境噪聲平均等效聲級為53.6分貝,道路交通噪聲平均等效聲級為65.8分貝。 固體及危險廢物狀況。2015年,全市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2827.99萬噸,綜合利用量2423.85萬噸。工業危險廢物產生量45.22萬噸,綜合利用量25.04萬噸。至2015年底,全市共建成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場(廠)62個,設計處理總能力達到16198噸/日。所有區縣和重點建制鎮均建立了垃圾收運系統,實現了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全覆蓋。全年無害化處理生活垃圾620余萬噸,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9%,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0%。 輻射環境狀況。截至2015年底,全市放射源應用單位共有92家,在用放射源1707枚。全市有電磁輻射源應用單位307家。在用電磁設備(設施)53999臺(套),其中在用110千伏及以上變電站464座,輸電線路1244回,各類通信基站、雷達及導航類51900臺(套)。2015年,輻射環境質量狀況良好,各監測點位環境地表r輻射劑量率瞬時平均值為59.1納戈瑞/小時(扣除宇宙射線的響應值);4個輻射環境自動監測站氣溶膠、沉降物的放射性水平均無異常;主城區大部分區域的電磁輻射處于較低水平;全市土壤、“三江”重慶段、地下水及主城區飲用水中放射性指標均處于正常水平。 生態文明建設加快推進。2016年,全市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各項工作有序開展。生態文明建設方面,制定了今年的工作任務和重點攻堅任務。同時,將生態文明建設內容納入全市區縣經濟社會發展實績考核和重點市級黨政機關目標管理績效考核。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方面,圍繞加快建立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引導、規范和約束各類開發、利用、保護自然資源的行為,用制度保護生態環境這一總目標,2016年建立黨政領導干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制度、制定審理環境公益訴訟案件若干問題的意見等7項改革試點新任務和9項結轉任務穩步推進。 大氣環境質量持續改善。2016年是實施新修訂《大氣污染防治法》和所有區縣全部實行國家空氣質量PM2.5評價新標準第一年,市政府辦公廳印發了《2016年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工作目標任務分解》,共下達44條近900項年度目標任務。今年來,主要抓了五個方面的工作。一是突出“車油路”控制交通污染。印發全面執行國五汽油、柴油工作方案,制訂淘汰黃標車和老舊車4.4萬輛推進方案,制定機動車排放檢驗機構監管辦法,今年已完成機動車路檢3.6萬輛次,查處冒黑煙車3200輛、黃標車違反行駛行為2800余起。二是突出揮發性有機物治理控制工業污染。印發2016年揮發性有機物治理方案,完成40家企業揮發性有機物治理、16臺約合60蒸噸燃煤鍋爐“煤改氣”,關停燒結磚瓦窯8家、水泥生產線1條(富皇水泥廠鰲魚堡線),長安鯉魚池工廠基本完成搬遷,佳通輪胎公司實現轉產,拉法基南山工廠關閉全面推進,長壽化工總廠環保搬遷進展順利。三是突出土石方外運控制揚塵污染。印發進一步加強城市揚塵污染控制的通知,建成揚塵控制示范工地和道路340個,環保、建設、市政部門聯合檢查施工工地、道路、堆場、建筑渣場等揚塵污染源1.1萬余個,查處違法行為400余起。建立黑名單,通過媒體曝光6次。同時,約談84個控塵不達標的污染源單位并予以督辦。四是突出高污染燃料禁燃控制生活污染。印發高污染燃料禁燃區劃定方案、進一步加強餐飲單位油煙污染防治的通知、以及2016年春節期間燃放煙花爆竹工作方案。完成餐飲油煙治理110家,查處糾正露天焚燒等違法行為300余起,全面啟動2745平方公里高污染燃料禁燃區劃定工作,在重污染天氣停售煙花爆竹。五是突出人工增雨增強監管能力。召開全市大氣污染防治專題會。強化空氣重污染天氣應對措施,5次啟動空氣污染預警應急,開展飛機和火箭人工增雨8次。加強PM2.5源解析和源清單管理,配合推進鋼鐵、煤炭行業過剩產能化解工作,對PM10濃度上升的區縣進行預警、約談。通過深入實施藍天行動“四控一增”措施,截至5月31日,都市功能核心區優良天數達118天,同比增加19天。 水污染防治工作穩步推進。重慶市貫徹落實“水十條”實施方案已印發實施,2016年水污染防治重點工作任務已分解落實,共下達3000余項任務。今年來,主要抓了四方面的工作。一是飲用水源保護方面。完成全市新增、調整和取締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清理,啟動新增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標示標牌建設,啟動主城區及6個區域中心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源環境狀況評估工作。推進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標準化建設。二是生活污染治理方面。全力推進1584座鄉鎮污水處理設施全覆蓋,啟動11座城市污水處理廠擴建和8座城市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工作。三是流域治理方面。根據國家42個考核斷面,確定優先控制單元,建立水污染防治項目儲備庫,提請市政府印發龍溪河流域綜合整治方案、酉酬水庫生態環境保護方案,正在推進綦江河等11條河流達標方案編制,完成次級河流生態補償試點課題研究。主城區在湖庫整治的基礎上,正推進13個黑臭河段整治工作。四是工業污染防治方面。正在推進16個園區(組團)集中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推進19家主城區污染企業環保搬遷,啟動58家重點企業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和13家“十一小”企業取締工作。今年上半年,中央媒體圍繞長江生態環境保護,對我市水污染防治成效進行了集中報道。 2016年,我局牽頭推進“56個湖庫水質提升工程、農村環境連片整治、鄉鎮污水處理設施全覆蓋”等三件市委市政府確定的重點民生實事。 56個湖庫水質提升方面。2016年的目標任務是完成20個湖庫的水質提升,實施66項工程任務。目前沙坪公園、華巖水庫、八一水庫、回龍橋水庫等4個湖庫已完成水質提升工程,彩云湖、龍灘子水庫、石花水庫、迎龍湖等4個湖庫的正在實施,翠湖、涂山湖等12個湖庫的工程招標等前期工作有序推進。 農村環境連片整治方面。落實2016年中央專項資金3.8億元,全面啟動500個村的農村環境連片整治項目。截止目前,25個區縣的項目實施計劃全部審查完成,各區縣正組織開展勘查設計等前期工作。到今年底,將提前一年完成市政府下達的2000個村的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目標任務。整治中,重點實施農村生活污水、垃圾治理,著力解決因為集中居住、污染物集中排放帶來的農村生活污染問題。此外,所有項目區縣進一步完善農村環境管理長效機制,明確已建項目的日常管理單位,將項目運行經費納入同級財政預算,并通過督辦考核等措施確保已建設施正常運行。 鄉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方面。2015年市政府提出到2017年實現鄉鎮污水處理設施全覆蓋,并確定成立環投公司按照“統一標準、統一建設、統一管理、統一運維”要求負責實施。目前,環投公司已與全市36個區縣簽訂《鄉鎮污水處理PPP項目戰略合作協議》、《鄉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運營合同》,獲得鄉鎮污水處理設施的特許經營權。同時,獲得銀行授信150億元,有效保障了建設資金需求。按照市委市政府“民生實事”目標任務的要求,今年計劃新建成鄉鎮污水處理設施226座。截至5月底,已新建成64座(累計建成873座),新開工建設54座,其他項目前期工作全面啟動。環投公司正按照工程項目基本建設程序要求,逐一明確時限,倒排工期,全力推進實施。預計今年12月底實現226座任務全部能保質保量完成,其他新建項目全部開工建設,明年6月底前,新建項目全部建成。此外,大力推進運維管理規范化。到5月底,已有26個區縣的已建鄉鎮污水處理設施項目移交環投公司運維。環投公司還出臺了《鄉鎮污水處理設施運營管理辦法》、《鄉鎮污水處理設施運營技術指南》等技術規范。通過公開招投標,引入專業公司實施第三方治理,改變了鄉鎮污水處理設施運維單位多頭管理、良莠不齊的現象。同時,對接收項目進行全面摸排,逐步推進已建項目大修整改,確保已建設施正常運行。